慈祥的母亲靠在了门口,泪眼婆娑,却看不见堂前的萱草花。
这人间最大的温馨,就是天伦之乐,母子团圆,这人间最为无言的哀愁,就是送孩子远行,道路阻且长。人们老是歌咏爱情,那固然是人生华美的篇章,可是完全无私的爱,当然是母爱。
(资料图片)
只有母亲,无论你多大年纪了,还担心你吃不饱,穿不暖,像个孩子一样不懂照顾自己。只有母亲,设想了天下种种的艰辛,只祈愿不要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。
但是也只有母亲,承受生育和分别的痛苦。孩子因你而来,却终究因你而去。而那一份永恒的牵挂,却密密缝在了衣裳的针脚里,怕你迟不归,在外有风寒。
孟郊还有另外一首《游子诗》。
“萱草生堂前,游子行天涯。”萱草,是原产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植物草本,是我国中国传统的母亲之花。每到5月份,就是萱草开花的季节,纤长的花蕾,像一根根手指,等它绽开时,像美丽的喇叭花,金黄饱满。未开放的花芽,可以汆水后食用,特别的鲜嫩甜美。
大家已经大致知道了这种花的别称,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针菜或者黄花菜。
在中国的古代,据说这种花草明丽阳光,可以有解除人烦忧情绪的作用,所以往往送给劳累的母亲。于是母亲居住的地方,孩子们会常常的,种这种草。母亲住的地方叫萱堂。所以萱草花又叫母亲花。
萱草盛开的五月,却是游子将要出门的季节。
“慈母倚堂前,不见萱草花。”虽然萱草花有忘忧的作用,但对于别离忧患和思子之心来讲,做母亲的,呆呆的靠着堂门,那条路,早已经没有了孩子的背影,但是她的眼光仍旧不肯收回来。堂前空有的萱草花,开满了5月的台阶。
这首诗很好的表现了母亲的感情。这世上许多人的感情,会因为离别而中断,却只有母亲对孩子,像风筝和线的关系。无论孩子飞得多高多远,那一根连心的线,都在母亲的心里。
说两个小故事。明代的徐霞客一生好自由,他的母亲也支持他。那个时候交通不便,通信也不方便。很多年后徐霞客回来,母亲的第1个反应是倒穿着鞋子就跑了出来,满头的白发,没有梳齐整,凌乱在风中,这是她的孩子回家呀。可以想见那种跌撞的激动,那种喜悦,那种多年内心的思念和焦灼。
另外一个故事,是初衣看到的一个纪实故事。记者在考察罗布泊当中,在路上看到了一具风干的尸体,没有被褪色毁坏衣服里仍旧有一封信,信里有这个年轻人的地址。记者辗转找到了家人。他的母亲早已经过世,子侄辈已经不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叔父。只有在残存的老人的记忆里,依稀记得这个母亲,晚年不断的念叨过这个名字。我当时就在想,在这个世上,唯一惦记她的母亲,也走了。有多少次这个孩子一定浮现在这个母亲的梦里,而这个母亲,手里捏着断线的风筝线,是如何在人群里,度过她的一生的?
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,是关于初衣的外祖母的。因为战乱离别,我的外婆和母亲分开,隔绝长达40年。只有外婆从来就不相信母亲会死掉,在异国他乡,每年都给我母亲买礼物。40年的礼物攒起来,是多么的厚重和沉甸甸。只有一个母亲的爱,才能这样年复一年地做到。
所以寸草心是报不了三春晖的,但是我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,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对子孙的厚爱和厚待,伟哉,母爱!
虽然报不了三春晖,但是,在母亲节的日子,还是应该有所表示。虽然如今的萱草,不再有曾经古典厚重的含义,那么康乃馨,玫瑰花,一餐饭,一点陪伴,同样是表达寸心呀!
让我们在母亲节里,用自己的方式,表达爱意!
让我们重读唐朝孟郊的这首《游子诗》:
初衣胜雪为你解读,古典诗词中的爱和美。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