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【灵光一闪】
经济型快捷酒店暑期出圈,多少还是有点突兀。
蒋光祥
连敦煌都开始堵骆驼的这个暑假,各种星级的酒店价格上涨在我们的意料之内,毕竟疫情三年旅游产业链的窘境人所共知,利用这个暑假来“回血”也可以理解。但当看到一些大城市热门地段的如家、汉庭,这种我们熟知的,平常也就小几百块每晚的经济型快捷酒店,暑期也挂出近千元甚至过千元的价格之后,还是被震撼到了。快捷酒店成“刺客”,经济型酒店不经济,最直接的底气自然是市场供不应求。这个暑期大家的出行热情已经有数据证实,携程数据显示,截至7月12日,交通、住宿、景区订单的数量,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。报复性出游叠加商旅出差复苏,今年商旅的需求旺盛,业务量不仅超过2022年,大幅赶超2019年也已成定局。早在一季度,一二线城市星级酒店排队涨价便上过热搜,打工人抱怨归抱怨,如果报销额度不变,挑选酒店只能被迫降级。
但经济型快捷酒店暑期出圈,多少还是有点突兀。毕竟此类酒店的立身之本与最大卖点就是性价比,相比良莠不齐的小旅馆、民宿类竞品又相对安全,且服务标准化,所以向来是预算有限的出行首选。也正因为价格不贵,所以我们对经济型酒店通常存在的窗户小、采光差、不隔音、廉价质感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缺点也能忍。但原来两三百块住一晚,客户可以视而不见的缺点,现在让客户花一千块住一晚,这让我们再无法说服自己原谅酒店的毛巾卷边、地板起皮、房间格局诡异且不隔音。退一步说,这种质量的经济型酒店选在这个火爆时点,往高了可以卖七八百块一晚卖到没房间,但是每晚再加两三百块,超过一千块这个敏感的整数位,起码在2023年,还不会被普遍理解。不说“趁火打劫”,起码也是“德不配位”。这额外的两三百块,算得上“最后一个铜板”,算盘打到旅客还没出发就能在家里听到,将来酒店能不能花同价位的广告费来挽回品牌的美誉度,要打个大问号。更有甚者,还会找装修、换老板、倒闭等离谱借口推翻之前客户在淡季的低价预定,强迫取消订单,然后“价高者得”,可谓利欲熏心。
另外颇为令人无奈的是,就在不少准客户出行水准有所提升,也逐步开始有品牌意识,愿意从连锁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尝试的同时,酒店可提供的客房数量在持续减少,其中客房数量缩水最厉害的却是经济型酒店,行业数据显示近两年减少了 万间。经济型酒店越来越少,剩下的价格自然越来越贵,也就离高性价比越来越远。住店旅客只能被迫消费升级,为更高价格的酒店买单,或者干脆直接取消旺季的出行计划。从这个角度去看,连锁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又正在失去自己的精准客户群,毕竟谁也不乐意花不菲的价钱去享受低质量的住宿体验。
与高铁站、机场的麦当劳、肯德基价格通常要贵一点一样,酒店这种商品,价格受季节稀缺性影响,客户需求集中,酒店可供房间数减少,客户住宿价格自然要上涨,这一点从经济型酒店到五星级酒店都适用。当然,如果这时有品牌不涨价,甚至让利,客户当然会由衷敬佩和感恩,不出意外以后也会成为这个品牌的忠实粉丝。特别在一些特殊时刻,商家的品德立分高下,比如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坚持不涨价给附近小区配货的超市;比如2021年郑州暴雨时,放映厅全部开放,为市民提供免费热水,让近千人在此处过夜的电影院。这些品牌自然会成为以后大家的首选。所以,尽管当前包括经济型酒店在内的一些酒店适度涨价合情合理,客户最多吐槽一下还是肯买单。但大家心里还是有一杆秤,涨价超过一定幅度,不会有几个消费者心甘情愿就范,投诉也会多发。到商家被市场管理部门罚款或者要求道歉时,还会被消费者骂活该。
(作者系基金从业者)
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